在黄老师八十大寿那天, 我也赶回武汉去看望了他. 他老人家依然精神矍铄, 笑容满面. 时隔多年, 重新见面依然能准确喊出我的名字, 而我只是跟随他时间最为短暂的硕士生. 这让我倍感亲切和动容. 那一天大家都很开心给黄老师祝寿, 祝愿黄老师能一直健康长寿. 万万没想到, 平日身体康健的黄老师却在 2022年11月8日这天突然离我们而去. 从大洋彼岸传来的噩耗有如晴天霹雳, 打碎了这个宁静的清晨 . 敬爱的黄老师从此永远告别了我们. 惊愕和悲痛袭来, 伤心久久不能散去。
2006年那年春季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前, 在国家光电实验室的那间办公室里, 我第一次见到了黄老师, 一位和蔼的亦师亦友的长者. 我敲了敲门, 黄老师放下手头的文稿, 抬起头看着我, 笑眯眯的招呼我坐下, 用他那标志性的乡音询问了一些我的个人情况. 然后 打电话帮我把复试环节的要见的人和事都安排妥当. 如果没有黄老师的那几个电话, 接下来复试手续肯定没有那么顺利. 而当时的我, 完全就是一个青涩的学生. 迈入华科的第一步, 是黄老师给予了我关心和照顾。
我记得, 无论多晚路过黄老师的办公室门口, 都能看到室内亮起的灯光, 黄老师伏案处理文件的身影. 黄老师当时已经是古稀之年, 如果是一般人早就儿孙绕膝, 尽享天伦之乐了. 而黄老师为了他所热爱的学生, 他所热爱的事业, 没有停下休息. 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他对生活和工作满腔的热情, 孜孜不倦且充沛的精力. 这种精神和毅力感染着一众学生们, 黄老师事业上获得的成就无疑是杰出的, 但是我始终觉得, 他的精神在我们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传承下来, 那个才是无可比拟的至宝。
时间过得很快, 到了提交毕业论文的最后关头. 我拿着即将付印的毕业论文去请黄老师阅览. 我认为论文此前反复修改过, 已经很完善了, 给黄老师阅览是出于程序上的需要, 随便扫一眼也就通过了. 结果, 第二天黄老师在办公桌的案头显著位置摆放着我的论文, 里面细致到标点符号的全角半角, 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使用, 字符和图表类型等问题全都被黄老师用红笔给勾划了出来. 黄老师前一天审阅我的论文如此之细致, 不辞辛劳花了很多时间. 论文里另外还夹着一张信笺, 上面写的是对我恳切的寄语. 大意是毕业在即, 希望我步入社会能用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待工作, 希望我用踏实的脚步走出一个光明的前程。
这张信笺在我毕业离校后一直带在身边, 夹在毕业证书里. 每次打开业业证书, 我都会看到它, 就会想起黄老师对我语重心长的教诲和期待。
如今, 黄老师已经作古, 我们会沿着他的指引的方向, 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创造更大的价值。
魏郎俊, 华中科技大学2006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