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悼电

03级博士周恩波沉痛悼念黄德修教授

8日上午突然听到黄德修教授突然离世的消息,我头脑一下有点发懵,竟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几天脑海中一直萦绕着黄老师慈祥的音容笑貌,久久不能平静。思来想去,还是写点什么吧。

黄德修教授是我的博士导师。我于上世纪90年代末考入了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光电系,并一直在校读到博士毕业。在本科大四的时候有一门《半导体光电子学》是选修课。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懵懂无知中我就选了这门课。后来才知道“半光”是光电系四大难度最高的专业课之首,不过选了也来不及返悔。等到正式上课才发现主讲老师和编撰这本书教材的作者就是黄老师。要知道那个时候全校的教授本来就不多,事必躬亲登台授课的教授更少。上课时黄老师一笔一划写粉笔字却是极其认真。而能把一门难度如此之高的专业课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给我们这些本科生讲明白也更加不容易。特别记得课后学生们追着黄老师提问,再晚也能得到对方耐心和平易近人的回答。说句题外话,如果他现在知道当年的本科小生如今已经成长为工业界和学术界挑大梁的业务骨干,他老人家也能含笑九泉了。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在本校硕博连读。虽然副导师张新亮教授指导更细,但是黄老师也经常在大方向上给我指导。记得一年夏天暑假期间,黄老师要去长沙讲课。我是长沙本地土著,理所当然的就由我来接黄老师。记得是一个夏天的晌午,天气非常热。当时中国还没有高铁。我从五一路的长沙火车站接到黄老师。他当时快70岁了,一个人坐绿皮火车,仅拎一个公文包,身上穿着白色短袖衬衫和青灰色的确良长裤,脚穿棕色皮凉鞋。夏天火车上闷热,他汗流浃背,也没有人送。一位老学者如此朴实就算在当时也实属罕见。我老早就看见了他,一个劲的招手。他也抬头看到了我,向我招手,还是那样的慈祥和蔼。回想起当时真是太不懂事了,我陪黄老师走了一路,等快走到打出租车的地方才想起来去接过黄老师的手提包。黄老师连忙说不用,推脱了一下,最终拗不过我才给我提。当时我才刚刚读博士,第一年还在上课,还没有博士开题。一边走黄老师一边问我:“小周啊,你知不知道光子晶体啊?”我回答说:“您说的是光子晶体光纤吗?”其实当时我也不懂光子晶体光纤,只是听过这些名词,慌忙的应付着。黄老师不置可否,接着说:“光子晶体的用途未来可广了咧。做这方面的研究将来很有用。”然后全然不顾舟车劳顿,操着很浓重的乡音给我介绍起了光子晶体的原理和应用。当时心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不过是一个刚读博的新生,黄老师作为一个老教授,但是完全没有任何架子,把高深的专业知识用平实的语言向我娓娓道来。虽然我最终并没有选择光子晶体作为我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但黄老师在科研领域矍铄的精神,永不疲倦的对新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的自驱力一直激励着我,在我读博士期间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动力。

参加工作后我定居深圳,赶上出差回武汉有机会也会回学校看看老师同学们。但由于疫情影响,最后一次见黄老师已经有几年了。也听同学们提到黄老师最近半年身体不好。却不知等来的晴天霹雳的消息是黄老师永久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光电事业。现在心里稍微能平复一下写下这些文字。黄德修教授不但把自己这一生献给了中国的光电事业。还在工业界学术界开枝散叶,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为中国的光电事业托起了未来和明天。黄德修教授这一生正如他自己晚年总结的简短的两个字:值了。


03级博士 周恩波
于2022年11月12日夜晚


版权所有 ©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 1037号      E-mail:oe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