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悼电

湖北江城实验室杨道虹沉痛悼念黄德修教授

追忆黄老爷子

老爷子走了。得知消息的时候,心中难抑悲痛。他是 11月 8 日晚上走的,那个晚上天象奇异,发生了月全食。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我不是老爷子的直属学生,认识他,有三个线索。

最早是通过他编著的教材《半导体光电子学》。那时候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我在读硕士,“半导体光电子学”是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这门课,就相当于在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和研究生阶段后续的专业课程之间架起“桥梁”,为创造性地研究、开发和制备各种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打下专业物理基础。

后来我才知道,“半导体光电子学”这一教材选题是老爷子在 1985 年提出、编写并出版发行的,1992 年获评电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这么多年过去了,《半导体光电子学》也一版再版,影响了全国千千万万的光电人。

二是老爷子对标硅谷率先提出的“光谷”概念。2001 年7 月 6 日,国家计委批复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从 2001 年到 2005年,我在北京读博期间,在报章上总能看到光谷的报道,这片热土日新月异的发展,召唤我毕业后最终决定回到湖北,成为一个光谷人。这些年间,我和光谷一同成长,看着它从地图上一度被称作武汉建成区“地图外两厘米”的荒野之地,一往无前地奔向“世界光谷”。而这一切,都与老爷子“未来 50 年武汉的发展要靠光电子”“抓住光电子不放松”的前瞻判断分不开。

三是我的博士导师沈光地先生。沈老师是湖南人,和老爷子是老乡。2005 年我博士毕业到光谷工作,老师特意叮嘱我要找老爷子报到。第一次见面,老爷子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让听了老师四年湖南普通话的我倍感亲切。老爷子平易近人,毫无架子,一腔赤诚地关心和提携后辈。他对我说: “读了博士,就要立志做大事,大胆去闯,大胆去试,要以自己所长,为光谷做贡献”。

17 年来,对我而言,老爷子已经成了导师一般的存在。每年春节,只要他在武汉,我都会带着家人去老爷子家里拜年,汇报这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老爷子对我的每一步,都给予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这些年来,老爷子不仅关心光电子行业的发展,对半导体行业也十分关注。具体到我们实验室的建设,老爷子多次参加座谈会,对实验室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管理模式都提出了诸多指导性意见。今年 4 月,老爷子还到实验室做科技创新的讲座,实验室的年轻博士们说:黄教授这么德高望重却又这么谦逊慈祥,让人心向往之。

2022 年 4 月 7 日,黄德修教授与实验室研究员、年轻博士们交流

在我们心里,他一直是那个可以自己开车,精神矍铄,朴实无华,豁达幽默,关爱后学,开拓创新的老爷子,从未想过离别来得这么快,就此天人永隔,让我们哀恸不已。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老爷子这一生,为国家、为社会、为学界、为产业界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后辈,我们惟有更加努力,方能告慰老爷子在天之灵。老爷子一路走好!

湖北江城实验室  杨道虹

2022 年 11 月 10 日


版权所有 ©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 1037号      E-mail:oei@hust.edu.cn